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校团委联动各学院围绕“‘志’在川农‘愿’传温暖”主题,吸引5000余名学子开展校园环保、普法宣传、公益助残等志愿服务,在校园、社区、基层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情系一老一少,着力守护“朝夕美好”
农学院、环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5个学院60余名志愿者以“幼有善育”为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童心港湾”、幼儿园等平台为依托,用讲故事、互动式、场景式等方式,为300余名小朋友们开展妙趣横生的七彩课堂,带领小朋友用黏土捏出创意世界,用色彩绘出美好时光、用环保书签了解环保小知识,用种植了解生物奥秘。
在都江堰市非遗木雕第五代传承人何飞的技术指导下,商旅学院20余名志愿者利用电商专业知识优势,打造残疾人专属电商直播工作室,推介木雕成品,观看量达1000余人次,帮助30多位残障人士拓展“云就业”渠道,展示川农青年学子的担当。
“一针一线织爱心,一衣一物暖童心。”校团委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联合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共同举办“微光成炬火”系列活动,组织动员全校近3000名学子为雷波、新疆、石棉等研究生支教团所在学校的学子编织围巾1600余条、手套500余份,捐赠学习用具200余件,与爱“童”行。
解锁治理密码,睦邻善治贴心服务
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助力杏林社区形成“社区有互助团、庭院有互助会、楼栋有互助组”的邻里守望模式,为300余名居民开展“一朵小红花,为爱随手捐”亲邻日主题志愿活动,让邻里情在趣味游戏、慈善义卖、闲置物品拍卖等活动中升温,助力民生“微幸福”。
园艺学院、体育学院等5个学院300余名志愿者以“健康坝坝会”“健康龙门阵”“运动大比拼”等形式在成都市、雅安市的20余个社区开展国家健康饮食政策宣讲及太极拳、广播体操等体育教学活动,引导1000余名居民形成崇尚运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信息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的40余名志愿者在流浪猫、流浪狗基地服务过程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深入了解流浪猫、狗的生活状况,进行环境清理,缓解流浪动物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向这些小生命传递爱和关怀。
管理学院依托学生处“花儿与少年”疗愈工作室,与资源学院和环境学院等联合开展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系列志愿活动,300余名志愿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耕读,经历从耕种到收藏的实践全过程,感悟生命的蓬勃与劳动的欢愉。
结合专业优势,诠释有为青年群像
在我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法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农情师生宪法宣讲团正式成立,利用国际志愿者日契机,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面向碧峰峡中心校的学生、川农学子以及社区居民进行宪法宣讲,助力宪法“活起来”、宪法精神“传下去”、人权保障“落实下去”。
商旅学院志愿者秉持“深耕专业土壤,熔铸爱农之心,锤炼兴农之技”的使命,以都江堰校区树木园荒地为实践地开展花园美化活动,累计500余名志愿者在实践中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增强农业认识。
动物医学院志愿者为宠物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疾病诊断和基础护理等服务,积极向居民普及养宠常识、宠物常见病防治要点及人兽共患病防控等知识,发放《科学养宠知识手册》500余份,确保宠物的福祉和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推动构建文明社区。
生命科学学院携手食品学院精心为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代表团设计访学交流日程,带领19名代表团成员参观标本馆、天府农业博览园及知名食品和生物科技公司,体验四川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探索茶艺、木工、农耕和中国传统美食制作,使来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构建起中外学生农业技术交流新平台,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把基础项目做实做细,把品牌项目做响做亮。校团委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联合25个学院举办“川农青志汇”——志愿服务系列沙龙活动,邀请“情系三农”“寻耕乐读”“法治农门阵”青志赛获奖团队与学院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从志愿服务品牌包装、项目打造、组织管理等方面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共享项目培育经验。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校团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政治属性与育人功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助农、爱心公益、助老助残、服务大型赛会等志愿服务,让志愿精神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在志愿服务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