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正当时,又是一年雷锋月。3月26日-29日,由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办、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第三十七期“川农青年说”在三校区热烈开讲。13位优秀学生代表以“我们都是追锋人”为主题,围绕自身志愿服务经历或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向1500余名同学讲述争当“追锋人”的励志故事,激励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见贤思齐,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榜样力量。
赓续雷锋精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扎根大地,赋能乡村振兴。信息工程学院康庄大“稻”团队负责人肖永俊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基层收集水稻害虫样本累计超30w、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打造了基于AI算法的农业智慧监控系统。活动现场,肖永俊从算法创新、实际考察、企业合作、公益培养四个方面,为观众详细阐述了团队“公益为主,商业为辅”的全新助农模式,以自身专业所学服务奉献乡村振兴事业。
为绿色中国赋能,环境学院“菌止护土”项目团队依托三项核心技术,将生物炭与菌种结合,开创绿色高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方案。团队负责人陈子毓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如何立足专业找准志愿服务方向、志愿服务开展中的注意事项等多个板块进行了具体讲解,并激励大家:“积极主动是你们最好的标签。”
一地双种多收粮,科技赋能喜耕田。农学院“豆志昂扬”项目团队心怀乡土,致力于打通乡村振兴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员胡燚轩谈到,团队面对困境时,选择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带动乡村技术革新,项目成果惠及农户超过两万人,累计增值超过三亿元,并表示团队将继续将志愿公益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赓续雷锋精神,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乡野状元”团队代表李铭宏分享了团队充分利用“青”力、“青”智、“青”资,帮助攀西地区农户解决芒果滞销问题,助力果农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团队秉持着“青年进攀乡,电商销百万”的理念,跟随政策的指引,将农业与科技结合,打造文化会客厅,推进乡村振兴。
用脚步丈量山村,用青春助力小康。茶香探域团队负责人、来自法学院的陈子墺从公益项目模式、志愿实践经历分享中展示了茶香探域团队创新性打造的“全域场景+可持续挖掘”新模式,利用多种方案改善了部分茶农年均收入不足五千元的困境。
赓续雷锋精神,教育点燃未来之光
专业赋能,知识普及。园艺学院的宋阳带领寻耕乐读公益团队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打造了独特的“耕读”并举劳动育人的教育模式。宋阳在现场分享道,团队践行“知识普及+线下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切身感受“耕”所带来的熏陶与乐趣,让雷锋精神在志愿公益中得到了充分地诠释。
理学院曙光支教团队主要负责人万满钧向同学们分享了构建“城市+乡村+理学特色”特色模式的思路,该模式发挥独特作用,服务惠及近2万名少年儿童追梦。万满钧表示,团队将带着“让更多人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的初心理念走向更多的孩子。
赓续雷锋精神,志愿投身社会发展
“社会赋予我们关爱之恩,而帮助他人则是最好的回馈。”商旅学院的张锐从参与80多次志愿活动中深化了这样的认识。张悦将自己的志愿之路化为诚挚之语,分享了从踏上志愿之路到实践奉献精神的心路历程。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唐静雯分享道,寒暑假是开展志愿活动的最佳时期,并强调了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平衡繁杂事务和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暖阳青年志愿者协会以“用心做伴,以爱相陪”为宗旨,设有“唐心未泯”“美丽中国”等7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我带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来支教,最后却发现是这群孩子教会了我们怎么去做一个大人。”来自暖阳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代表人李湘分享了她支教的感悟。
“以萤火微光照亮山海,以尘雾之微补益世界。我也希望今后的自己能像师兄师姐一样,在最好的年纪,用自己的力量,书写新雷锋故事。”活动结束后,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李佳同学感慨道。
据悉,校团委将持续邀请优秀学子参加“川农青年说”,分享更多青春奋斗故事,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鼓励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追“锋”向前,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氛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永不褪色的思想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