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晚,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话剧《窝头会馆》专场演出在雅安校区体育馆精彩上演,近2000名师生到场观看。
《窝头会馆》将视角聚焦于一座破旧大杂院里几户人家的苦乐悲欢。在北平解放前一年,苛捐杂税猛于虎,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平民小院儿里,几户小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生活中交织着的希望与绝望,展现了老北平各色人物的平凡故事。剧中,民国小人物的生活经历在这座小院轮番上演,即便是在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和剥削下,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始终没有以此被抹杀,他们与困顿的生活、恶人的欺诈乃至命运和人心作着各种抗争,生活的艰辛最终不能泯灭人性的美好。当黎明退去、曙光将现时,新中国的火车声终于鸣响……
故事一层一层的剥开,精彩一层一层的展现。舞台上,贫嘴却厚道的房东苑国钟守着窝头会馆和自幼患病的儿子苑江淼,将人世的苦难和着血囫囵吞下去,却依旧嘴巴上不吝地贫出花儿来;年逾古稀的前清举人的古月宗迂腐却风趣,腋下的棉袄破旧得露出棉絮来,虽然满口称着皇帝皇帝,却早已看破人世的变迁;圆滑且凶悍的保长肖启山小胡子一绺,背着布袋整天催捐税,抓壮丁,算计着街坊们的钱和苑国钟的这座小院儿;小院儿里见天儿掐架的两个女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厨子媳妇田翠兰和正骨医师的太太、自命清高的前清格格金穆蓉,两个女人一个拜耶稣,一个拜弥勒佛,从开头掐到结尾……一系列人物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将会馆中几户百姓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生活中交织着的希望与绝望一一展现。整场演出跌宕起伏,话剧在主演苑国钟意外中枪后到达高潮,一段为时已久的压抑终于爆发,事件的真相被一一揭露,揭示出在解放前人民备受压迫,同时也显示出在压迫与剥削中人性的美好。在一段狭长悠扬的口风琴中,演出落下了帷幕。在演出中,观众的情绪随着胡同里几户人的喜怒哀乐起起伏伏,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潸然泪下。台词通俗易懂,具有经典北京味儿是整场话剧的一大亮点,幽默诙谐十分具有渲染力。竹背篓、歪把子茶壶、大锅炉等精心准备的道具和时代遥相呼应,让观众亦身临其境。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苑国钟的演员唐皓同学今年已经大四,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依然凭借对话剧的热爱与执着饰演剧中男主角苑国钟,大量的台词、精彩的演绎使现场观众深深震撼,眼眶也渐渐湿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话剧团特意选取《窝头会馆》进行排演,总体效果还是很让人满意的。作为一部正剧和历史剧,对演员和舞美来说难度都很大,我们从3月份开始,历时3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半到十点半都会进行排练,周六周末下午还要加排,付出的精力特别多,也特别辛苦。但是能够成功演出,一切都值得了!”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团长黄清澄在话剧结束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