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万名川农学子奔赴各地社会实践建功乡村振兴
日期: 2023/07/10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林文 樊婧仪 审稿:侯维

暑假伊始,我校1820个团队,28697名学子聚焦“学习思想跟党走,勇当先锋建新功”主题,分赴四川、河北、云南等34个省市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胸怀“国之大者”,争做“实践先锋”,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传承红色基因 “精神伟力”强信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红色专项实践,6360名学生、511支团队在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等生动实践中体悟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精神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暑假以来,校第十期青马学员已集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学习20余次并成立“青马燎原”时代新风宣讲实践团。76日,实践团60余名成员抵达红色圣地延安开展实地调研实践,他们将通过参观学习、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及实地讲授微团课等方式,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发挥青马工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重要作用。

“这里是成都市烈士陵园,成都最具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现代化、开放式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艺学院“赓续星火,使命在肩”团队面向参观市民进行讲解宣传活动,这是团队第三年走进红色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他们依托各地红色资源,连续两年走访、调研20余个红色纪念馆,形成共计五万余字的烈士志及展览集;这个暑假,团队计划开展红色专项宣讲活动20余场,覆盖群众500余人,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诠释者、传播者、践行者。

“赓续星火,使命在肩”团队在慰问老兵活动中宣讲二十大精神

感悟发展成就 “青言青语”传党音

走基层、进社区、入乡村、访农户,近2000名川农学子以祖国大地为现实课堂,以伟大成就为生动素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观察、成就观察等实践活动,用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青年音成为最强音。

理学院的青春有“理”实践团下设“传魂”、“扎根”、“奔赴”等8支分队,团队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乡村人才振兴”等内容,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街头随机访谈、线上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广泛调研,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思想建设,让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

管理学院红色筑梦团队走进一线看发展,深入乡村看振兴,他们将红色景区串珠成链,分别前往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进行参观,深入冕宁、昭觉多个乡村社区开展调研,走进会理会议遗址、冕宁长征纪念馆等感悟当地红色文旅发展的先进经验。团队队长吉觉伍来说到“几年前,家乡取得全面脱贫的伟大成就,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更好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自找苦吃”练本领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4371名川农学子传承“川农大精神”,化身田间地头丈量者、农旅融合推动者、农业科技传播者……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用专业所学付诸乡村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机电学院“‘机’智惠农——青衿助农团队”瞄准农业机械化问题,在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接连走访多个农村合作社调研农机使用情况、了解农机优惠政策、掌握农民真实需求,而后前往农机研发单位、农机企业参观学习、反馈交流,针对性提出农机改进建议,助力破解乡村农业生产发展困境。

“我们已经与当地完成对接,将前往宜宾进行乡村规划和政策宣传实践”,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陈义根同学对宜宾实践之旅充满期待;食品学院“‘食’代峰峻-咂韵山川雷波醇香”将利用食品专业知识,继续助力雷波咂酒产业的发展;商旅学院宋嘉轩同学表示“能够到蒲江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并加入‘青春合伙人’计划,我感到十分荣幸”……千余名川农学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实践计划”,组建近50支涵盖本硕博的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奔赴宜宾、雷波、雅安、蒲江等地的乡村振兴一线,精准对接地方需求,进一步发挥“科技小院”服务功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兴农新旅团队成员与宜宾翠旅投集团工作人员开展交流

投身环境保护 “绿色长征”护家园

“我们想持续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学院“环抱未来,愿净同行”实践团将聚焦于土壤碳汇、水中微塑料污染等方面的调研与治理,以川渝地区为核心,向社会宣传环保科普知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常识,同时结合学科优势打造特色环保支教、环保宣教素材库等,多元助力环境保护事业。

“环抱未来,愿净同行”实践团成员正在采集土样

草业科技学院川西北草根-草苁蓉小分队立足专业学科知识,依托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投身生态文明实践,通过开展草原监测评价,掌握川西北高原草地资源本底数据,补齐草原健康与生态产值评价、未来趋势评估等方面的短板,为全面开展川西北高原新时期草原监测工作奠定基础,把“大自然”化为“大课堂”,在美丽中国新画卷上描绘青春色彩。

聚力返乡服务 “民之小事”献温暖

扎根“家乡沃土”,力行“民之小事”。3700余名川农学子依托“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主动深入城市社区、乡村学校、福利机构,开展扶残助弱、推普支教、法律援助、关爱“一老一小”等志愿实践活动,奉献青年温暖。

法学院“承法启明·索玛言法”团队前往凉山州“悬崖村”异地搬迁后的沐恩邸社区开展为期21天的阳光支教、公益电商直播、爱心普法、推普调研等志愿活动,将温暖送入彝乡。“很谢谢川农的大学生来给我们普及法律知识”村民纷纷感谢到。

“承法启明·索玛言法”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

风景园林学院“拾梦”团队以“老有所乐,幼有所学”为切入点,围绕“日常关怀”、“课后赋能”落实养老托育的民生问题,建立“调研开路,活动破局”的服务体系,缓解“老无所乐,幼无所学”在家庭发展中的困境,把人文关怀送到社区民众心坎上,暖到心窝里。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乡土中扎根成长,让家乡的乡土文化焕发新的发展活力,这是我们与家乡的约定。”校团委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青护乡土团队着力解决“乡土文化流失”问题,招募返家乡志愿者,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开展乡土纪念册、乡土采风录、乡风文明行、乡土微心愿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志愿公益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聚焦就业创业 “逐梦扬帆”长才干

学校102支实践团队结合“创青春”“挑战杯”项目投身创新创业,2200余名学子新注册“逐梦扬帆”计划,川农学子在科创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就业实习中增长自我才干,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科创赋能,青聚乡村”团队为解决污水专项治理、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难题,以学院多个科研项目为依托,将“挑战杯”项目成果进行实践推广,探索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机制,并在成都市郫都区园田村和安龙村开展人工湿地甲烷减排应用研究,在科研实践中检验专业所学,积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