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501实践队体验火辣重庆火锅
日期: 2014/07/30
来源: 文法学院
作者: 郭园芳

7月29日,文法学院cn-501暑期实践队走进重庆最知名美食———火锅。六人分组在重庆市宝圣大道902号临江门洞子老火锅感受火辣重庆,两人小组继续探索小吃。

临江门洞子老火锅位于西南政法大学附近,交通便利,人流众多。下午四点左右,六人小组到达该火锅店。由于还不到饭点,店里客人较少,实践队有幸与店家交流了关于重庆火锅文化的种种。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重庆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是火锅的雏形。《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他谈到在游五夷山、访师道时,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明清时期,火锅真正兴盛起来。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是当时中国火锅之最。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出现了“德庄”、“小天鹅”、“秦妈”、“孔亮”、“苏大姐”、“奇火锅”等火锅大型品牌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火锅企业10家,年营业额超亿元的火锅企业有17家,先后进入全国餐饮百强企业14家。在2005年度全国餐饮百强的20强火锅企业中,重庆占到11家。重庆举办的“万人火锅宴”摆放火锅餐桌1000桌以上,绵延1.3公里,30多万市民集聚现场,10多万人就餐,可谓场面宏大、世界罕见。

临江门洞子老火锅在西南政法大学附近的分店已开设五年的时间,谈及最能够代表重庆的食物,老板娘说,我认为是小面。火锅是大锅饭,小面是一个人酣畅的美食。重庆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深入到每一个重庆人的心中。吃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对于重庆人来说,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