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学子线上线下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分享讨论
日期: 2019/09/27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刘龙宇 林素西

连日来,全校各大学生组织、学院团委纷纷通过主题分享会、微话题讨论、主题团课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的“年轻人要‘自讨苦吃’”暑期实践活动分享讨论。

在分享讨论会中,大家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倡导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的文章。同学们结合学习感悟,纷纷畅谈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收获,既有遭遇的困难,也有解决问题的艰辛,更有收获果实的喜悦,同学们通过分享讨论更深刻地认识到“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在机电学院的分享会上,来自“红色先锋队”的队长陈正讲述了不同于以往社会实践的一段经历,他说这次暑假主要聚焦在帮助残障人士的脱贫攻坚,通过与当地政府、残联的沟通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残障人士的生活困境,意识到脱贫之路任重而道远,他表示今后将继续行走在这条路上,用自己吃下的“苦”,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上的“甜”。来自“椒上椒”团队的同学们表示学习完《习近平在厦门(十三)》之后,要以最大限度的努力,致力于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农民们摘掉贫困的帽子,向着小康迈进。用自己找的“苦头”,为社会尽一份责。

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团队”的队长陈璟怡风分享了带队前往巴中、恩阳、新津三地开展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故事,同学们在当地举办了种养循环技术培训班、开展了畜禽防疫污染宣传等科技助农活动。她认为找苦不是找麻烦,不是毫无章法地一味受挫,而是要在实践中历练,作为队长的她不仅要提前策划方案,更要肩负保障队员安全责任,还要让科技助农取得实效,在她眼中的“自找苦吃”是挤掉水分,获得干货的过程。

来自园艺学院“绿地图”团队的队长厉媛媛认为“自找苦吃”不等于自虐,而是要敢于在艰难的环境中直面挑战。初到农场时的种种不适:蚊虫叮咬、条件简陋、交通不便、植物识别困难等诸多困难接踵而至,但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并未让她向困境低头,而是学会带领团队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在旅游学院的分享会现场,参加“寒梅飘香工程十周年校友采访”的黄雨萱同学分享了三位毕业校友的故事,师兄们毕业后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带动村里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经历让她感动和震撼,她号召大家要学会“苦中作乐”,用青春奉献社会。

据悉,我校今年21243名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政策宣讲、科技助农、脱贫攻坚、爱心助孤、乡村夏令营、环保宣传、法治建设等各类社会实践1375个,覆盖了雷波县、前锋区等29个贫困地区,先后受到人民日报、搜狐网、四川日报等网站的报道20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