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8支实践团队投身多彩暑期社会实践
日期: 2020/08/03
来源:
作者: 李芷晴 吴雨霞

伴随我校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围绕“爱国力行勇担当,青春奉献心向党”的实践主题,全校1468支社会实践团队,3万余人次先后返回家乡,采取云调研、云访谈、线上支教、社区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投入到今年特殊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扎根家乡感受发展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378支实践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依托专业所长在家乡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技助农活动。在线下实践之余还积极从预防返贫、乡村建设、文化兴盛等角度,开展线上线下联动调研,在实践和调研中感受新时代发展的脉搏。

来自“情系三农”团队的同学们聚焦特色养殖产业,在马边、雷波、宜宾、泸州等地组建分团,深入养殖场开展科技赶场、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针对部分偏远地区,团队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线上“云培训”和“云指导”。“多维扶贫助力”团队在省科技厅项目支持下,前往雷波县千万贯乡开展支教+调研+技术帮扶的多维扶贫助力实践活动。“‘疫’起助农”团队通过“调研+”帮扶模式,把线上数据收集和线下实地考察有机结合,探究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化现状,力求搭建电商平台助力农业生产销售大数据整合共享。

走访调研家乡巨变  青春建设美丽中国

围绕 “返乡调研”和“美丽中国”主题共组建团队136支,团队成员回到家乡,通过走基层、体民情,感受家乡新发展,体验家乡新变化。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同学们结合地方实际,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家乡发展。

“探索家乡异域风情”等团队探索“互联网+”实践新模式,同学们通过照片、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展现家乡日新月异变化,宣传家乡新风貌。“全面小康与疫情下的家乡”团队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三农问题、生态环境发展、社会民生和脱贫攻坚战略对家乡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国家政策落实情况和人民生活状况。“橙色熊猫”团队着眼熊猫村及周边社区自然保护地,开展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课题研究。同学们希望用专业知识为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怎样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向阳花团队”围绕民法典展开普法宣传,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志胜逐梦”团队来到绵阳邓稼先博物馆,用线上直播方式,引领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科技报国的队伍中来。

弘扬传承“川农大精神”  讲好川农故事

恰逢今年是“川农大精神”提出20周年,围绕“川农大精神寻访”共组建团队53支,同学们以校史学习、优秀校友寻访、“川农大精神”宣讲等方式来传承弘扬好“川农大精神”。

“川农牛探探队”团队追根溯源“川农大精神”,结合直播,前往王右木纪念馆探寻“川农大精神”的历史足迹。“I 20 SICAU”团队带领外教和留学生参观校史馆,让“川农大精神”弘扬国内外。“笔上生画”团队结合专业绘画技能,深挖“川农大精神”内涵,用笔墨诠释“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精神视频编导绘画团”收集“川农大精神”相关资料,通过手绘作品和制作视频宣传弘扬“川农大精神”。

疫情防控绽放青春  川农学子担当前行

在今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围绕“青春战疫体验”共组建团队139支,各实践团队通过采访调研等形式,以疫情防控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后疫情时期公共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展开调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体悟和践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其中“菠萝头公益”团队以湖北宜昌为中心,采取互联网+的实践模式调研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地摊经济”为典型经济现象展开深度调研。“‘The six’与人生对话团队”对公务员、银行职员、教师、饮食业个体商户等不同领域的人物进行访谈,了解调查疫情对各行各业求职就业的影响。“食代先锋队”“巡农小分队”结合专业,对消费者对膳食健康和食品选购的需求、旅游业行业的发展变化展开调研,以期为“后疫情时代”行业复苏提供参考。“语宛天河”团队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现状,对云端司法审判展开调研,探索互联网+司法审判新模式。

本次社会实践从脱贫攻坚到“川农大精神”寻访宣讲,从战疫体验到志愿关爱,从挂职锻炼到科技助农,从创新创业到美丽中国,充分聚焦时政热点和学校特色,引导着青年学子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开展好暑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