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校学子聚焦乡村振兴、民生发展、基础教育,组建237支实践团队开展富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中贡献青春力量。
专业知识助发展
林学院定向班“雷波分队”前往凉山州布拖县依撒社区展开调研和走访,同学们了解到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布拖全县26个乡镇、100个行政村、2890户、14230人已陆续入住新社区,但农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瓶颈和困难,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专业所学,以优化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为抓手助力当地特色品牌农产品“布拖乌洋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商旅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和政策资料分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向宜宾市翠屏区中河村提出打造“团队旅游+水果采摘”特色发展模式,扩大当地旅游规模,带动水果销量,建议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一致认可。
信息工程学院“研渔兴农”团队聚焦渔场智慧化、现代化发展,对家乡周边渔场进行实地调研与参观学习。团队发挥学科优势,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渔业相结合,对鱼类进行实时监测、精准投喂、品质溯源,从而实现鱼类的现代化养殖,助力科技兴农。
发挥优势广普及
风景园林学院“烛光点彝”团队用30余堂妙趣横生的小课程向凉山州雷波县70名孩子介绍中外园林史、设计发展史等知识。团队更借助手工制作、墙绘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小朋友对园林设计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助力美丽家乡建设的种子。
水利水电学院“童心一夏”团队前往雅安市对岩镇葫芦村开设“防洪防汛知识”等特色课程28门,服务当地儿童200余人,收到群众感谢信20余封。
环境学院“化废为宝”团队联合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面向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团队把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向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垃圾分类实操、变废为宝小手工等特色小课堂,带动周边社区近200人积极参与。
理论实践长才干
人文学院“川西探语”团队来到雅安市宝兴县跷碛乡藏族聚集地展开走访,在调研跷碛乡藏语语言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变化历程和原因,并撰写藏语使用现状及民族语言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少数民族青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加强民族语言学习等建议。
土木工程学院“景行”团队实地考察成昆铁路凉山段,在实地走访中了解成昆铁路的“边坡防滑”处理方法,并结合前后50年线路边坡处理、修缮方式等变化和实测数据,撰写调研报告递交当地铁路相关部门,为今后成昆复线凉山段的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艺术与传媒学院“寻迹实践团”采用短视频等形式宣扬川陕革命根据地、雅安市宝兴县峰桶寨等革命老区,VR红色文化场景交互体验更是增强游客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创新乡村文化传播途径,助力乡村文创产品研发。
据悉,在40余天的暑期中,200余支团队2000余位同学,围绕产业兴旺、基层治理、乡村文明、基层治理等实践方向掀起服务社会所需小高潮,更在实践中主动发挥专业所长,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