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助推2022社会实践“率”“质”双升
日期: 2022/07/06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熊荣惠 陈玺竹 陈亚琴

近日,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统一安排部署,经校团委精心谋划,我校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全校1635支团队、23664名同学以“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投身到红色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生态环保等实践中去。今年我校社会实践工作以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为抓手,助力社会实践特色化发展、持续性提高、跨越式前进,实现社会实践覆盖面与质量双提升。

突出思想引领,提升社会实践引领力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指出高校社会实践的前进方向。为引导广大川农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红色基因、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以青春建功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社会实践主题围绕“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特色化打造“五个专题、两个专项、N个课题”实践新模式。

实践专题突出实践建功。万名学生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有我”“服务乡村振兴,强国有我”“建设美丽中国,先锋有我”“爱心公益筑梦,奉献有我”“科创实践报国,奋斗有我”等五个“有我”专题,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铮铮誓言。专题引导广大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关注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等战略重点,聚焦成渝经济圈、双碳战略等发展热点,直面老龄化、就业难等民生痛点,将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落地转化。507支团队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亲身体悟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50支团队在服务乡村振兴、了解基层实际中强化强农兴农使命感。

新设乡村振兴雷波专项做实做强社会实践品牌。“专项计划启动后,我们提前了一个月积极与雷波当地政府、村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共同设计了这次雷波专项实践团队的实践方案,我们计划在雷波以挖掘、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村户、政府、基层党组织等开展广泛调研。”来自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杨雪老师谈到。雷波专项按照“校地搭台、项目对接、产教融合、青年参与”的思路,精准对接学校帮扶地雷波的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需要,全校25支实践团队将在雷波,围绕党建引领乡村建设、特色农产品线上营销创新、肉牛养殖技术推广、乡土文化保护与利用、民族特色农旅融合开发、食用菌老川茶彝族咂酒加工开发、推普支教等内容开展深入的实践。

启动“乡村振兴实践先锋计划”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实践协同育人。通过先锋计划,实现“学校搭台、学院对接”,与雅安市、都江堰市、蒲江县委等地共建实践先锋基地,有效链接地区发展需求,为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搭建多元实践平台。目前已有200余支团队率先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中展开实践,其中来自农学、动科、动医的同学组成的绿色循环种养服务团队参与到了蒲江县西来镇的种养循环项目。

今年特别设立实践课题,拓展“实践创新”育人路径。鼓励青年学子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发现问题,用科技创新解决问题,再在实践中落地转化。19项实践课题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相结合,对乡村治理体系、畜禽标准化生产、实践长效机制与三农人才培养实证研究、农户低碳行为驱动研究等问题进行调研,力争形成一批优秀的调研报告和学术作品。“我们团队计划利用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去往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聚焦当地花椒产业选育培研各阶段的问题,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培训,同时利用新媒体帮助椒农拓宽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川农青年的力量。”椒相辉映团队成员王欣然出发前信心满满。

加强多重覆盖,提升社会实践组织力

立体化组队,扩大覆盖面积。今年全校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报名参加社会实践人数达23000余人,相较去年同比增长22.7%,再创新高。此外,共有754名硕士研究生、136名博士研究生参与组队,299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在动物医学院,学院将“党建带团建”落实落细,通过“党员1+N”支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队组建实践团,通过“支部书记+青马学员”的模式成立了重点实践团队和专项实践团队。

鼓励交叉融合,促进实践创新。在“寻耕乐读”“耕读百年,川农知稻”系列耕读教育志愿团队,来自全校30余专业的上百名志愿者与明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蓉汇中心的社工们,在光明社区等郫都区、温江区的8个社区,为小朋友们开展耕读教育......

越来越多的实践团队在“校团委搭台、学院对接、团员参与”的机制下开展实践,今年超过一半的团队通过前期的实践宣传、项目推介、校地对接等活动,以问题和目标导向,跨专业跨学院跨校地组队,多元化、丰富化的团队成员构成,为实践地或服务群体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推进团支部实践,促进实践常态化。全校超过40%的团支部以支部为单位,投身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动物科技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经济学院、食品学院等多个学院通过“支部实践提升计划”“志愿队建在团支部”等方式,促进团支部与地方社区、新文明实践站、青年之家结对共建,通过团员报到、骨干兼职、志愿服务等方式,组织了近200个团支部、5000余名团员青年深入社区,开展文化传承、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激活团支部活力的同时,助力社区发展。

全方位宣传动员,提升社会实践服务力

“我们希望不断优化工作职能,提升工作质效,以同学们成才真实需求为导向,更好的发挥服务功能,为全校学子社会实践保驾护航。”校团委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瞄准青年需求和特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全校社会实践高质量开展为关键点加强创新性、立体化宣传动员,让社会实践深入每名青年学子心中。

分层分类互动开展社会实践宣讲。通过“实践团队进课堂”“优秀团队沙龙分享会”“川农青年说”等载体,200余场次分众化、互动式、小范围交流分享会,让更多学生了解社会实践、重视社会实践,进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团队主要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志愿服务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2397场,累计服务群众26万余人次……”社会实践百强团队、青马燎原团队代表吴启杭在“社会实践进课堂”中为低年级同学介绍到。为探索实现社会实践组织身边化、活动日常化、运行可视化,校团委在今年3月便启动了第二期“社会实践进课堂”,组织200余名优秀团队代表走进思政课、专业课,把实践内容讲生动、把实践成果讲清楚、把实践内涵讲透彻。

线上线下结合创制实践教育产品扩大宣传面。结合青年需求、现实示例,校团委不断强化社会实践“青言青语”的线上转化。在前期收集、整理同学们的疑问,推出“社会实践五十问”,以集锦式回答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增设“实践小课堂”,拍摄5期优秀团队采访视频,探寻优秀团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打破社会实践无从下手的困境;在微观川农公众号增设“社会实践”专栏,做好 “各地返家乡实践”“逐梦计划”等社会实践宣传,为同学们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资讯查找途径。同时鼓励各团队在实践中利用直播形式展现实践风采,提升团队宣传力、感染力、影响力。

据悉,校团委将不断增强社会实践引领力度、组织广度、服务精度,积极发挥社会实践在“三全育人”和“大思政”格局中的育人树人作用,持续增强社会实践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长效化建设,引导全校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砥砺道德素养、讲好成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