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是我校对口扶贫的贫困县之一,自2015年科技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委派多名专家多次深入该县,因地制宜为当地农产业等提供了强劲的科学技术支持。紧跟科技扶贫的步伐,今年多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汶水镇以养殖和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重点扶贫村落。来自动物医学院的“情系三农”团队成员们在村主任的带领下了解太阳村、颜家湾村等五个村落的脱贫情况,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走进贫困户家中查看养殖圈舍和家禽家畜并为他们一一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脱贫户对国家和我校的帮助表示感谢,一位彝家老太更是不停重复着:“政策哇吉哇(彝语:好得很)!我们一家都是政府救活的。”在考察农牧业情况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普遍存在种植养殖技术不规范和养殖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跟不上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物质条件基础,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在太阳村村委会开展了夏季禽畜知识讲座,发放了500袋兽药,并细心讲解了夏季禽畜常见疾病与预防和兽药使用等知识,同时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在马湖乡,来自林学院的“筑梦凉山”团队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彝村实践之旅。团队调研观了大杉坪村彝族文化聚集之地——彝绣工坊,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彝绣更是一部形象的彝族史书,述说着彝族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马湖乡的彝绣工坊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彝绣技艺,还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彝族妇女能借助一双巧手成功脱贫。在调研之后,团队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真正让彝绣走出大山,走入寻常生活之中。
在大杉坪村,农学院“扶贫三农”团队则结合我校过去开展的精准扶贫调研活动,开展回访追踪服务。作为重点对口扶贫的自然村,我校曾为大杉坪村的特困户送去自主研制的全新装配式标准化羊圈和优质能繁母羊,并对羊圈的使用、肉羊养殖技术、玉米大豆间作技术、秸秆处理与饲喂技术等进行过一对一现场培训。团队走访调研了培训后的村情民意,这种能将尿液与粪便分离、既干净卫生又方便好用的羊圈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一位淳朴的彝族妇女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感激:“政府给我们发羊儿牛儿这些,房子也是政府出钱修的,还有各种补贴,简直是太好喽。”成员们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村民的种植养殖献计献策,同时我校农学院老师也来到大杉坪村,与大杉坪村负责人以及团队共同总结实践成果,在科技助力下,村民们更加坚定了“种植莼菜,致富一代”的信念。
不仅是在雷波,众多团队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农”为特色,专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文化送入贫困地区。或以志愿支教为内容,实现文化下乡;或利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增收;或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科技支农,等等模式深受基层群众好评。
莘莘学子为雷波以及更多贫困地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科技技术支持,为脱贫攻坚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未来,实践团队还将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和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继续在扶贫攻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多佳话和故事,谱写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