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目
首页
聚焦三个关键点青马学院成为锤炼青年骨干成长的助推器
日期: 2021/12/22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万艾琳 陈爽 王璐

总书记是大学生亲密的朋友、亲切的导师,时刻与青年学子心连着心”“在这本书中我充分感受到党和青年的密切联系”“今后的学习工作更加有了干劲和冲劲”......在12月20日青马学院精进班读书沙龙的分享会上,学员们正热烈地讨论着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后的感受与收获。

为进一步推进“青马工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开展,校团委在总结青年学生骨干培养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青马育人”的培养模式,并于今年10月底正式出台《四川农业大学青马学院培养实施方案》。截至目前,首届青马学院8期培训已全面铺开,共青团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基本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找准结合点 构建“两级三班”培养格局

青马学院创新构建以思想政治引领为基础的“两级三班”培养格局,即由校、院两级团委作为主体实施单位,根据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分基础班、精进班、卓越班三个层次展开精准培养。基础班主要针对新生班长支书、团学组新成员、新发展团员等,课程设计以基础知识+技能实操为主;精进班面向重点培养的学生骨干、校院团学组织主要负责人等,课程设计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卓越班从精进班结业学员中遴选,主要为校院团学组织核心骨干,课程聚焦增强政治素质、优化能力结构和锤炼作风品格。

在出台培养方案的同时校团委积极做好资源整合,面向学院团委提供培训大纲、规范课程设置、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各级团学组织、各类团员青年培养计划一体化建设,有效解决过去培养模式不成体系、校院联动不够融合、目标定位不够突出等问题。

       主攻着力点 创新“必修+选修”培养方式

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青马学院对照第一课堂,采取学分制形式因材施教,课程主要分基础必修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两种类型,基础必修课程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其中理论学习根据新时代要求与青年成长需求,开设马列专题、党史团史、国际形势、团队管理等课程。特色选修课程涵盖学员论坛、读书沙龙、课题研究、素质拓展等。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搭建让每个学员都得到有效培养和成长。

针对不同的培养主体,各期培养班的班主任还根据同学们成长需要和工作需求开设特色辅导课程,如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展开《创新创业赛事解读》,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营中心组织《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审核注意事项》,学生融媒体中心开展《新媒体运营实用技能》《新媒体时代的团学工作》学习。灵活的学分培养模式更激发学习的活力,有效提升团员青年的理论基础与服务水平。

青马学院将培养周期从过去的一个月延长到一年,学员们在培养期内可自主选择课程完成时间,增加时间弹性的同时也保障学员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来自经济学院2021级的王英杰分享道,“青马学院的培训不仅仅只传授‘书斋里的学问’,更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有助于我们成长为更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寻求突破点 探索“青马育人”培养模式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数字进一步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连日来,在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堂与小班团日活动现场总能见到青马学院学员们宣讲全会精神的身影。

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来自青马学院的优秀代表组成“青马燎原宣讲团”深入到各小班和团学组织及时向同学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目前宣讲内容涵盖党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覆盖青年学子万余名。

“以讲促学”只是青马学院发挥实践育人功效的一个典型手段。第八期青马班学员暑假期间不仅在重走长征路中沉浸式学习百年党史,还主动为纪念地游客进行微党课宣讲;第三十九期新发展团员班分别在三校区校史馆、烈士陵园、江竹筠烈士塑像前举办“12·9”新团员入团仪式,进一步强化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和仪式感教育;学员们不仅积极参与理论学习研讨,还在实践中展现青年责任与担当,疫苗接种、体温监测、返校报道等志愿服务的现场总能见到学员们忙碌又温暖的背影;组建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聚焦建党百年,组建“青马燎原”百人宣讲团,在29个省市开展党史宣讲1200余场。

青马学院始终以团员青年综合发展为目标,将实践育人与服务国家、践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切实打通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的交互通道。

来自环境学院的新发展团员、第39期团校成员李清泰表示:“在一二·九这一意义非常的时间点,我们在参观校史馆中重温红色记忆,加深对党史校史的理解,也更加明白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

据悉,青马学院的实施是共青团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着力为党培养和输送政治坚定的青年政治骨干的全新探索,本年度共培养校院级团学骨干2400余人,共青团为党育人的工作主责得到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