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目
首页
16872名川农学子多彩寒假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之歌
日期: 2023/02/28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陈玺竹、熊荣惠审稿:侯维

来自2020级经济专业的詹雅婷同学正在社智在线系统登记居民信息,寒假伊始,她便开始了在成都市锦江区汇泉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提升社会化能力。

寒假以来,我校围绕“学习二十大,实践当先锋,奋进新征程”实践主题,组织1132支团队、16872名学子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主题,通过返家乡实践、“云实践”方式,深入乡村、基层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农业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青春力量。

青年高度:青言青语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深学细研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1463名同学、147支团队通过社会观察、国情考察、产业调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情,感悟新时代发展变化。用调研、直播、短视频、摄影作品、手绘图稿、文字等方式全面展现新时代发展新面貌,以青年视角、青年声音持续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我们团队立志用青年声音宣讲最新的党政方针,传递精神力量!”动物医学院“‘犇’赴·青语二十大”政策理论宣讲团以9位党员为核心,通过党的二十大代表访谈、录制视频微课、打造云端课堂等形式,让青年在交互体悟中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经济学院的“百人百村千户”新时代基层发展观察与理论宣讲团将在四川、重庆、河北等地深入社区基层进行宣讲、调研,收集人民真实声音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真问真答”》手册,并运用真实案例制作系统化、序列化、生活化的主题宣讲微课程在各村、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

‘犇’赴·青语二十大”政策理论宣讲团正在进行线上宣讲

青年深度:青学青悟汲取党史力量

在四川、重庆、浙江等20余个省市,我校3426名学子通过访谈红色人物、传播党史故事、开发红色文创等实践活动,主动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这里是雅安市烈士陵园,承载着西康和平解放的红色历史文化。”人文学院萦魂团队的31名成员,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足迹寻访、访谈红色人物、传播党史故事等主题活动,利用现代科技对烈士陵园345位烈士的生平故事制作成展览集与烈士志,进行生动化、图像化、立体化表达,引导大众了解红色故事、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43名院青马班成员组成的农学院“青马逐梦,铭史躬行”实践队发挥青马学员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向村、社区报道,积极加入当地志愿者组织与青年突击队,让成员们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打牢思想根基、加强理论武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萦魂团队开展退伍军人访谈会

“青马逐梦,铭史躬行”正在进行乡村调研

青年力度:青力青为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寒假,2482名本硕博学生组建172支团队,发挥专业优势,投入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农业强国建设。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助农、特色农业资源调研、直播助农等实践,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机电学院“乐农科技”团队用农业科技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团队成员针对油稻机械化播种水平低、种植成本高和“无好机用”的问题,基于前期研制出的轻简型、联合型、气送型三款油菜和水稻兼用的精量播种机,通过寒假社会实践在崇州、南充等多地推广,助力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

动物科技学院的品牌团队畜禽标准化科普先锋实践团在出发前做好周密的安排,团队成员将立足家乡畜禽养殖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所需,开展科普推广和调研,通过独特的“六云平台”助力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畜”势待“法”科普先锋实践团队正在召开线上培训会

青年态度:青能青治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校1264名同学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结合专业优势,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治理、双碳目标实现的主题,用实际行动在绿色生态建设中展示青年态度。

信息工程学院的“创新惜鸿影,技法兴‘麦橘’”团队深入四川、福建、陕西等8个省、30个市、50余地,将数字化赋能果园建设、开发飞鸿留影-湿地鸟类一站式监测保护分析系统应用于鸟类湿地公园等方式助力动物保护与农业发展的数字化升级,为智能化环境保护提档升级。

“四川竹类资源存在利用率较低、高质高产种类稀缺等问题。我们创新提出“竹育、竹创、竹景、竹智”四大计划,打造以一促二带三川竹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风景园林学院竹扶万乡实践队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号召,将育种技术与学科研究紧密结合,以新品种助农民增产、新思路促企业增收、新设计助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惜鸿影,技法兴‘麦橘’”团队正在果园调研

青年靓度:青思青研助力科研强国

假期,208支“挑战杯”科技创新团队和红旅团队,通过寒假社会实践提升科创项目。

土木工程学院“河清海晏水处理工艺革新者”团队成员致力于探索采用铁锰铜三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剂,通过外加磁场回收利用吸附剂,以实现高效绿色环保地去除TCs,从而高效环保地解决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在成都市晋阳社区、沙堰社区等四个社区,法学院“后疫情时代城市社区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对成都市的调研”的15名同学结合后疫情时代的新特点,采取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实践社区疫前准备能力、疫中应对能力、疫后恢复能力进行动态评估,探讨城市社区的社区韧性,在后疫情时代帮助社区更好的实现“平疫结合”,提升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

“河清海晏-水处理工艺革新者”团队正在制备水处理剂

青年温度:青行青愿增进民生福祉

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蒲江路社区等6个实践地,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耆老无忧”团队通过1000余份有效问卷了解当地老人对社区公共空间与居住环境质量的需求。团队将利用720云专业全景平台、热成像仪等专业设备对社区构造进行测绘,为100余户困难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预期创造10余个“适老化”城市有机更新示范社区,助力提高社区乃至城市发展的生态性、宜居性和认同性。

“我们将为中老年人制作营养均衡的食谱10份,打造动画科普视频2部、春节饮食文化视频4部、原创系列课程资料12节”来自食品学院的“益食无忧”团队针对中老年人三高及青少年营养过剩问题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宣讲、“人间烟火”等活动,全面普及健康饮食结构,让健康膳食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益食无忧”团队正在宣讲膳食知识

今年寒假,全校青年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农兴农”殷切嘱托,以不松劲、不畏难、不退缩的姿态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厚植爱国情怀,努力做到眼里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川农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