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提升自我的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自我科技创业潜能,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2013级2班的7名同学在经过一定知识储备后,组建了“学创业小分队”,并通过“帮扶结对”的方式跟着“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总决赛金奖项目负责人李川川和指导老师舒刚学习和实践创业技能。
创业之懵懂走来
说到团队的组建,成员刘芳宇讲述道:“我们刚进大学,都只是个对大学生活充满无限瞎想的小毛孩子,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感觉生活里缺少了些什么。入校不久,班主任舒刚老师在班会里讲:‘虽然大家才大一,但是如果大家想学习一些实验或养殖实践技术,我很欢迎来跟我学习。’此后,便有同学报名跟着舒老师及团队里的师兄师姐们学习,对专业的兴趣就此逐渐被培养起来。再后来,大家通过了解到李川川师兄的创业团队,开始了解创业。今年9月初,我们中7名同学便自发组建‘学创业小分队’。李师兄给同学们讲述了很多他们公司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因为学生创业,初期根本没有办法获得顾客的信任;参加创业大赛,团队所有人连日连夜付出,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等等。他们也曾深思过是不是方向错了,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坚持的走下去,最终完成了从兰达珍禽团队到酉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完美蜕变。”说到此处,刘芳宇稚气的脸上,露出坚定的自信。
创业之扎实基础
光有想法,没有实际行动是不可行的。“学创业小分队”成员冯志颖跟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历程:
初到农场鸡舍,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鸡种映入眼帘,经鸡舍的师兄介绍,这些都是珍贵的鸡种,包括了珍珠鸡、贵妃鸡、七彩山鸡、旧院黑鸡等七种珍禽。而对于7名同学来说,连市场上最基本的土鸡蛋和洋鸡蛋都分不清,更别说这些珍禽和珍禽鸡蛋了。于是对于“小学生”的他们,首要任务就是识别不同的鸡种,掌握其特质。如鸡的外形、鸡肉的口感等,甚至包括这些鸡群所产的鸡蛋的口感、蛋白的粘稠度、蛋黄的颜色、蛋壳的颜色。同时要在记住这些的基础上,再深入探寻原因,并掌握每种鸡的养殖、管理等。为了弄清楚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师兄、主动上网、看书查找资料,以保证能够弄清楚每一个点。
通过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 ,“学创业小分队”的队员们基本熟悉了不同珍禽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和饲养要领,也能很快鉴别不同的珍禽鸡蛋,为日后进入市场销售鸡蛋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创业之实战训练
在同学们熟悉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正式进入鸡场和菜市场。每天早上7点,在舍友还沉入梦乡的时候,当天值班的同学便已经在赶去菜市场摊位的路上了。8点他们准时到达菜市场的摊位,往往一站就超过四个小时。
在师兄的指导下,同学们了解到在和顾客沟通的过程中,服务是最重要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欲。于是大家在与顾客交谈和买卖的过程中,都特别注意细节,如双手递钱、递鸡蛋,最后再加上“好吃您再来”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也逐渐掌握了消费者的内心想法,对于第一次买鸡蛋的顾客,可以说“您如果第一次买,可以先少买一些,好吃再来买”,树立一个“诚恳、谦虚、为其着想”的第一印象。当然,嘴皮不是靠磨的,得真正物美价廉才能留住老顾客,招来新顾客。久而久之,回头客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同学们的鸡蛋品质确实良好,甚至在他们买鸡蛋的同时,还能帮团队向其他顾客作宣传。团队成员每天都能在与顾客的交谈中锻炼到自己的沟通能力。
王元元同学说:“自从参与这个项目后,自己不再宅在寝室了,专业知识学起来也有兴趣了”。每一天同学们都会接触到各类顾客,他们也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个初产蛋怎么这么小?是不是小鸡下的啊?”“这些鸡吃的是不是饲料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同学们已司空见惯,但仍然会耐心地回答。
创业之赛事经验
在近期的雅安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创业小分队”所有队员都积极主动报名,共同参赛,从了解整个大赛的赛制到写参赛方案,再到最后的答辩,其中涉及几个比较难的关卡:市场分析、营销策略、产品定位等,队员们都积极应对,虚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工合作,通过查阅网络、书刊等,再通过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共享信息,逐步完善参赛的方案。在此过程中,队员们为了查得一个数据,做出一个表格,熬夜、开会已成为家常便饭。付出总有回报,在最后完整的方案出炉的时,大家感到无比轻松与兴奋。
马云曾说过:“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动医13-2班的7位同学,从入学起就萌生创业的念头,一直在学习、坚持、进步、成长,随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技能的增长,“学创业小分队”会打开一扇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