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支团队2万余名学子奔赴祖国各地投身暑期社会实践
日期: 2022/07/13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陈玺竹 熊荣惠 杨雪; 审稿:侯维

暑假伊始,我校1635个团队,23664名学子聚焦“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实践主题,围绕“5个专题+n个专项”,响应国家“三下乡”“返家乡”实践号召,奔赴四川、广西、贵州、山东等34个省份及地区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实践中迸发出建功新时代的绚丽色彩与强大动能。

追寻红色根脉,点燃“星星之火”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校团委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充分运用校史陈列馆、红色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来自人文学院的“星图·萦魂”团队聚焦红色文化挖掘和传播,25名团队成员与雅安烈士陵园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行走在酷暑烈日下,躬身了解烈士陵园基本状况以及344位烈士的生平故事,后续将制作50本红色人物故事绘本,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形成体系化实践成果。

“我们立志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基于大食物观,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食品产业的发展中观察、领悟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来自食品学院的“食代先锋”团队奔赴全国各地约30个红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循着红色根脉行走田野乡间,拟撰写“百年红色饮食实录” “红色饮食知识学习教育回访调研”等主题调研报告。

 

“食代先锋”团队正在开展“大食物观”理论宣传

智富乡村振兴,描绘“振兴蓝图”

3240名川农学子秉持知行合一,走进基层,融入乡村,充分展现农林高校学子的三农情怀,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公里,亲身体悟新时代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每个瞬间。

“我们的目标是完成5吨农产品销售!”在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园艺学院的“果园子”“菜篮子”“茶罐子”产业增效实践团正协助当地村民开展直播带货。通过对安岳县、蒲江县、石棉县等地约600个调研样本全面分析,切实了解农民在水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精准对200户农民进行指导,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希望运用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当地肉牛养殖,通过生产标准化与经营规模化带动养殖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动物科技学院的“畜势待法”团队聚焦贫困地区的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前往广西、云南、四川等8个地区开展集中调研,依托学校科研学术成果,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所暴露出的养殖问题,开展“一对一”技术培训32次,建立23个“养殖户+区县技术人员+高校专家”的一体化模式,以“N个技术”精准辅导带动当地畜牧业“联动发展”,提高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果园子”“菜篮子”“茶罐子”团队正在开展直播助农

“畜势待法”团队正在开展技术培训

建设美丽中国,守护“绿色希望”

“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合各方指导意见,致力于推动‘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让祖国的天更蓝、气候更宜人。”环境学院“碳路人”团队以“碳足迹、碳减排、碳汇”为调研主题,走访6个省8个地区18个社区,扎根一线探寻碳排放新路径,将技术革新服务于城市发展。

“通过这次环保科普,你们以后会在生活中如何去保护湖泊?”园艺学院的“泊湖之绿”队长杨钰芹与湖泊周边牧民亲切交谈。团队立足七年积淀的治理成果,以青海省小泊湖、湿地及其周边环境作为试点,面向沙化现象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链平衡被破坏且急需治理的生态系统,以“R-P-M心脏复苏式环境治理”模式打造“造绿治理”工程,让小泊湖湿地生态实现“逆生长”,提供一种绿色可复制可持续的环境治理新模式,将治理经验辐射至全国,呼吁更多人和组织参与到湖泊保护之中。

弘扬奉献精神,筑梦“七彩假期”

“合理膳食对饮食健康非常重要,我们针对‘一朝一暮,一胖三高’两个群体、两大问题制定了针对化方案,已累计开展13场服务,为居民饮食健康贡献青年智慧。”“朝暮益食”团队在四川、重庆、海南等省市,以调研数据为依据,立足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的循环式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实践调研+食育讲堂+食谱文创+趣味科普+暖膳行动”五线并行的社会实践内容,浸润式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举办这次活动,期望能够带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多温暖关怀、梦想和力量,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绽放纯真的笑容。”“行走之友爱之道”团队正在都江堰市、宜宾市两地的两所中小学校,开展为期10天、共计40余节课的教学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历史小课堂、物理实验室等趣味课程,为当地孩子们打造七彩假期。


“行走之友爱之道”团队夏令营开营仪式

用活专业资源,擦亮“金色名片”

“通过这次实践,不仅让我明白如何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还让更多的人从更深层次了解到边坡防滑移问题,为交通强省做出贡献。”土木工程学院“优+”团队积极针对都江堰虹口地区边坡加固问题,开展测绘5次,通过实地踏勘、模拟试验、成果落地等方式助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我们从两个方向双向齐驱,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各大畜牧养殖基地的养殖需求,线上已完成了基于pytorch框架的系列代码的开发,面向互联网大众群体进行宣传和开放。”信息工程学院“慧农宝”团队针对我国传统农业、畜牧业养殖模式所存在的弊端,40余位成员实地走访调研3处实践地,应用学科专业优势,拟将人工智能技术分别与课堂行为识别、牛类行为识别监控系统相结合,紧扣“科研强国”的使命担当,助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聚力家乡发展,扎根“黄色沃土”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推动广大大学生返乡建设,在实践中切实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我校学子返回家乡所在地,以理论宣讲、基层工作、实地走访等形式,将专业所学融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解决乡村发展中人才不足的问题,进而促进家乡治理。”人文学院“‘人’润新乡“团队立足学院特色,关注家乡基层发展现状,从基层干部培训、人才开发研究两大方面着力,开展信息化办公技能培训、领导力与服务力提升等活动10余场,为家乡建设培养有生力量。

在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学校,法学院“儿童自然说”团队充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聚焦西南地区多数儿童自然感知较弱等问题,为100余名儿童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以室外活动的形式,从想象力创造、语言力构建、执行力提升等方面改善儿童缺乏自信心、行为规范错位等问题,加强其动手能力,促进其自我效能的提升。

川农青年学子始终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铭刻心中,将理论知识深刻融入鲜活实践,将学习体悟灵活转为实践行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诚心、真心、悉心向社会展现农林高校学子的新面貌、新姿态、新本领,以青春建功行动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绘制中国发展新图注能加力,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