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名川农学子“云支教” 托起七彩少年梦
日期: 2022/08/24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张峻绫、刘明坤; 审稿:侯维

“谢谢你们开展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收获很多,也很有趣,希望能够继续办下去,也希望和你成为朋友,也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今年7月底到8月底,2021级物联网专业刘然作为志愿者参与“云支教”项目,累计24小时的支教陪伴结束后,结对的一位山东临沂小朋友的家长连连感谢。

今年暑假,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参与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2022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以下简称云支教)活动,181名志愿者以”云陪伴"方式,按照1:2.3的服务比例,高质量陪伴412名青少年,开启了孩子们的七彩假期。

云上接力川农红,鲜明支教底色

“这就是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就从这里上面的一艘小船上开始的。”老家是浙江嘉兴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张悦,拿着手机,开着视频,一边向结对的小朋友展示身后的家乡美景,一边按照准备好的党史材料详细讲解。结对的小朋友来自北京通州,听了讲解,一再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燃起了对党史的热情。

云支教项目中,结对小朋友主要来自山东、河北、贵州、北京等8个省市,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针对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校团委“云支教”执行团队通过线上培训、公开课堂等方式,鼓励志愿者充分了解自己以及对接小朋友的家乡中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组织设计了《团的记忆》、《嘉兴云寻访》《川农红色基因》等特色课程,开展“云读书”、“云朗诵”、“云绘画”、“云寻访”等陪伴互动活动,共同品读《闪闪的红星》、《红星照耀中国》、《红岩》等书籍,共同完成《千里江山红船图》、《中国成就》立体图、齐诵《红船诵》等原创作品,在支教中植入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云上传递川农志织密成长阶梯

云上上课,得有章法、见成效。为给青少年们提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云上课程,执行团队多次培训志愿者,开展课题研讨,设计《种子的故事》、《民族文化》、《人的性格》、《画出梦想》、《普通话练习》、《一起阅读》等覆盖红色云寻访、云阅读、云锻炼、云课程、云辅导等“内外兼修”课程,实时跟进把关一对一的志愿实景,共享特色精品内容。

云上上课,得有粘性,有吸引力。支教前期,执行团队募集特色课程,确定“农耕”等主题后,主动联系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社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成都高新区玉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云直播。在“从高铁到农耕”的云讲解中,志愿者以“寻耕乐读”为主题,从农业发展、农作物转变以及春耕与诗词之间关系等方面重塑大家对“农业”的认识,当天1500余人在线观看,受到活动主办方点赞。

云上播撒川农情滋润少年心田

“老师打扰一下,不好意思,想问一下……”这是多数孩子们开始时与志愿者们发消息时的固定开头,网友见面分外生疏。为拉近高校志愿者与中小学生的心理距离,校团委执行团队依照就近匹配原则,做好大学生志愿者与中小学生的配对工作,同时培训并鼓励志愿者们,除了线上接触,力争线下见面。

云上陪伴较线下来说,建立关系难度更大,志愿者们利用年龄相仿优势,和结对小朋友“套近乎”,打开话匣子。志愿者孟子歆刚刚联系上于同学时,小姑娘很胆怯,话不多,甚至有点不愿意交流,孟子歆从明星着手,了解到她喜欢一位明星,但不仅父母极力反对追星,同学也因为不喜欢这个明星与她渐渐疏远。孟子歆充分理解,耐心陪伴,不断帮助小朋友发掘自身优点,一点点叩开对方的心门,让于同学认识到自己正在萌芽职业梦想,变得更加积极坚定。

此次“云支教”项目是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开展精准关爱志愿服务、贡献川农青春力量的实践。执行团队通过有效搭建智慧组织平台,分类遴选志愿者,充分依托川农特色和优势,团队化运作等方式提升“一对多”志愿结对服务质效。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6107小时,收集献礼“二十大”作品262件,累计组织中小学生阅读书籍超500本,读书心得超170篇,特色课程视频18部。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云课堂、云展览等形式,其中《春耕与传统智慧》云课堂受到活动主办方点赞,作为全国优秀实践案例推送团中央的“创青春”公众号报道,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学子云实践风采。


志愿者为小朋友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