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青马变骏马
日期: 2022/04/20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万艾琳 王璐

“同学你好!恭喜拟录取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不久前,来自学校第六期青马班、农学院2018级学生向敏收到这条短信后顿时热泪盈眶。“学校青马班的学习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跨考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我大学四年最无悔的选择。”学校第七期青马班学员、人文学院2018级学生文霜同样跨专业考研成功。她们的经历正是川农大青马育人体系下的一个典型缩影。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相关要求部署,川农大自2017年第四期校级青马班起,在一年的集中培养基础上,对学员实施制定了五年跟踪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青马班已经成为一个重理论、强实践、真学习、促成长的优秀青年学子重要集聚地和有效学习锻炼平台,为学校共青团培养一支信念坚定、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理论进阶:追寻在求达真理的道路上

  “选择是组织的事情,奋斗是个人的事情。”日前刚参加完全国“青马工程”开班仪式的全国青马学员万艾琳激动地在团委学生组织骨干例会上向大家分享她的学习心得。从校青马班学员到省青马班学员,再到全国青马学员,万艾琳见证了学校青马班理论培养的进阶之路。

以深度理论课堂引领学员航向。不断优化理论培训内容内容,实现理论素养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的迭代升级,形成以专家教授为“主力军”、课程建设为“主战场”、多元教学为“主渠道”的三位一体理论课程体系。在理论专题方面,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专题、经济形势、外交政策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学校各级领导先后为同学们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提高学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鉴别力。重视和加强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深度合作,“请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特聘4名相关专业老师专门指导读书分享、专题学习等内容。

以综合素养课堂提升学员能力。开设团队管理、创新创业、大学生必备职业素养、媒体舆论等内容,更加注重培训学员的实操水平和能力。重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每周参与一次时政分享、每月阅读一本经典原著、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反馈,学员们在自主学习与思考自省中将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上下求索真知灼见。同时,学员们需要自主完成《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推荐书籍的学习,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两会召开等重要时政热点,开展学员论坛、分享会、座谈会等,在探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在互学互鉴中促进知识的再吸收。

通过调研学员需求,每年更新课程内容,不断与时俱进,逐步探索出既尊重青年成长需要历经长期过程的一般规律,又格外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备较高政治素养这一特殊要求的课程体系,为学员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培养方案,成功实现每期学员课程满意度达98%以上,继续读研深造的学员中跨专业考取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研究生人数近20人。

实践育人: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到边疆去、到山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对于第五期青马班班长陈颐萱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2018年的暑假,陈颐萱带队前往大凉山雷波县进行社会实践,真切感受到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后,她毅然选择放弃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的预录取资格,接过研支团的接力棒,赴雷波出色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所教班级后建设成为定点帮扶“川农卓越班”。

以实践锻炼促进知行合一。川农大青马班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用红色教育实践教育引导青马学员,先后组织学员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夹金山、安顺场、泸定桥、彝海等红军长征纪念地,以及绵阳“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示范村战旗村,东气集团、二重装备等国企央企,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共计2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实地参访,观看爱国影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影视材料、阅读相关书记、重温入党入团誓言等,增强学生骨干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组织学员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以青马班为平台搭建团队,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专业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科研成果,以提高观察思考、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2020年青马学员组队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5个项目、36人次获省赛一、二、三等奖;去年暑期组建“青马燎原”党史宣讲团,获全国百强团队、国家级重点团队。

     以灵活学分满足学员需求。为更好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增加培养学习的时间弹性,川农大青马工程将前期“AB班”分班制度调整修订为学分制管理。对照第一课堂,将培养内容分基础必修课程与特色选修课程,其中基础必修课程涵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特色选修课程涵盖学术讲座、自选书目阅读、素质拓展等,力争搭建更为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力求让每个学员都能实现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此外,还通过每月开展读书沙龙、演讲辩论、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学员论坛、新媒体制作等方式,帮助学员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今年六月,第31届大运会即将在成都举办,川农大的学生志愿者领队正是第七期青马班成员李沁娟。自接触青马班学分制培养模式下的志愿服务板块后,李沁娟总是热心投身于疫情防控、社区宣讲、陪伴老人等各种活动中,“志愿四川”服务时长已达314小时。“在公益中所获的多余学分还能灵活抵扣其余部分板块的学分,这让我的学习安排更加自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收获到无尽的快乐”,李沁娟这样感慨。

练就本领:躬耕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回到大山、反哺家乡,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决定”,第五期青马班学员邓荣波在考上家乡甘孜州康定市的公务员后,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和他一样选择投身基层一线的青马学员屡见不鲜,第四期青马班学员王益盛选择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办事处扎根为民办事,第八期青马班学员刘笑诚用专业所学帮助樱桃种植户增产增收……让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是在青马班学习实践期间感受到的基层对年轻人才的极度需要。如今的工作中,组织疫情防控、帮助防洪救灾、解决邻里纷争,每一件为民分忧的实事,都是他幸福自豪的来源。

以投身基层建设赋能学员成长。历届青马学员积极利用寒暑假时间投身基层建设,针对社会痛点、民生难点等问题开展社会实践,组队深入云贵川等贫困地区一线开展调研,助力脱贫攻坚;非洲猪瘟蔓延之时,派出动科、动医专业背景的学员前往区县农业农村局及受灾严重的乡村挂职实习;组建覆盖省校院三级、共103名青马学员的“青马燎原”宣讲团,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暑假期间返家乡、三下乡,在29省市开展宣讲1200场……下一步,校团委还将加强与校区属地团委合作,一方面落实全团带队,让青马学员担任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把火光留在少年心中,另一方面鼓励学员主动报名参加地方兼任基层团干部的遴选,用所学助力基层社区发展。在一次次主动的躬身力行中,学员们理论联系实际,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书斋中的学问”。据统计,青马班中先后走出10余名学校“优秀学生标兵”,毕业学员升学深造人数约占50%,公职单位就业占30%,到世界五百强、行业龙头企业工作占10%,培养成效突出。

以校院联动搭建多元平台。经过8年的实践、调研、调整,校团委以需求为导向,逐渐形成了校院联动培养、一体化管理的“青马学院”培养体系,于去年下半年制定公布了《四川农业大学青马学院培养实施方案》,探索出了一套“青马育人”的工作模式,构建了“两级两类三班”的培养格局。即青马学院由校、院两级团委作为主体实施单位,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分为基础班、精进班、卓越班三个层面分层分类展开培养。“青马学院”实现了“青马工程”在二级学院的全覆盖,将校青马班推进多年的经验总结凝练成方案,指导学院团委实施,并将学院开展情况纳入评优考核,强化落实。从服务建设上,通过线上公开课、共享专家库、公布课程大纲、遴选精品团课等方式共享课程资源,力争为更多的学生骨干成长成才提供舞台和机会。从学员输送上,形成了青马学院三个层次班级学员递进式输送的模式,并且校青马学院均来源于校院团学组织的遴选推荐,搭建了良好的进阶式培养平台。

学在青马,以梦为马。现在校青马班第一个五年跟踪期将满,450余名小青马各有所获、共话成长,他们始终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或科研报国,或躬身碧野,在自己热爱的学习或工作岗位上撒播火种,砥砺奋斗。接下来,校团委将进一步调研学员需求,服务青年发展,以思想淬炼、素养升华、本领锻就为目标,以学员绩效、育人成果、大局贡献度为导向,找准青马学员与社会接轨的耦合点,持续为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