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所需,我校89支团队、900余名学子发挥农林类高校学科特色,开展技术转化、创业实践、行业调研在内的专业实践活动。在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以产研结合加强市场化运营
农学院“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草罐头-藏区牦牛的冬季营养套餐”项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孵化并打造。团队在实践中依托自主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混合青贮和三补养殖三大首创核心技术,解决牦牛掉膘和死亡率高的问题。通过采用基地试产、粮种返销和技术推广等营销手段实现产销循环。目前在三州已示范推广2000余亩,帮助40余万头牦牛出栏,增收1300万元,实现1000余户农户脱贫,先后受到四川卫视、中央财经等媒体报道40余次。
园艺学院“小樱桃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采用“高校+企业+地方政府”的研发推广模式致力解决樱桃果农种植损耗量较大、品质不高等问题。在12个省上千份中国樱桃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优异品系进行推广,与三市三镇五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维持稳定的产销量。在内江、攀枝花等樱桃主产地开展技术培训30余次,累计培训种植户820人次,使得每户平均增收6500元,被央视财经、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余次。
体育学院“麻味蜀乡——把控生产源形成销售制高点”在凉山承包300亩荒地种植花椒,推行“科研团队+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产研一体化商业模式,共计为金阳县提供新苗万余株,开展科技培训20余次,开拓花椒种植实验基地147亩,与15个合作社和100余家餐饮企业签订长期合同,解决369户椒农花椒滞销问题,助力椒农增收213万元,户均增收5772元,受到创业青年网、中华网、中青网等媒体报道二十余次。
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普乐同行”团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雅安市应急管理局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普乐硕果云AI智适应教学平台整合美学、传统文化等个性化资源。平台现已累计注册8万人,在雅安市雨城区新华乡、多营镇等13个站点开展美育课程600余次,服务近7000名儿童;同时,开展安全农家项目活动近500次,直接受益人达26000余名,间接达20万名,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和大幅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资源学院“粮农卫士”团队集合AI智能、物联网技术研发出可达2s知结果、5min出预警、95%正确率的虫害防治系统,强化病虫害监测、识别、预警、治理功能。团队通过“核心技术+工厂+线上线下商业+农业种植基地”新模式整合病虫害防控资源,前往16个典型种植示范区开展近百场病虫害防控知识讲座,促进土地同比增产14.6%。截至目前,已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雅安市芦山县等地达成合作20余项,获得地方政府表扬二十余次,获得中青网、四川文化网等媒体报道40余篇。
以精准施策探寻脱贫新路径
管理学院“绿享”团队针对南充市和凉山州雷波县部分产业落后现状,为当地产业提供有机农业技术,推广有机农产品种植经验,提高两地农产品产销量。同时,团队在南充市建立500亩产业园区,拓宽就业维度,累计带动南充市442户农户增收,近1年来间接使凉山州345户农户受益,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团队深入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等七个县区调研1300余贫困户家庭收入、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普及金融政策,并累计形成8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呈递给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蓬溪县人民政府等机关,为当地脱贫工作提供新思路。撰写近10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农村经济、EI等核心期刊上,获得两项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国家专利。
环境学院“坐享‘脐橙’乡村振兴助力”团队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千万贯乡为试点,以脐橙为主的特色农副产品营销为核心,结合当地地域优势和先进科学技术,将脐橙种植打造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模式。与公司统一收购脐橙并累计销售近4万斤脐橙、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促农增收40余万元,受益农户达160余户。
据悉,我校学子坚持长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将实践研发成可推广、可持续的科研项目,近三年来我校约有1.7万名同学、900余名教师、3000余个项目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中,先后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未来,我校学子将继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内在素养,锤炼过硬本领,以强者姿态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取得创新创业领域的巨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