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存在,我努力去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临行前的最后一次课上,班里最调皮的男生冲上讲台,红着眼睛直愣愣地瞪着我,哽咽地问我可否不要离开,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9月8日晚,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第九届研支团的8名成员,在成都和雅安校区为600余名同学分享他们在大漠边缘和大山深处坚守三尺讲台的青春故事。
“师兄师姐,你们都那么优秀,休学一年出去支教,你们后悔过吗?”台下一位小师妹充满疑惑地问。
“不后悔!”大家纷纷摇头,脸上都露出幸福地微笑,然后又集体陷入到绵长的回忆中。
沙漠与大山的相逢
前往和田县第二中学的那天晚上,南疆的沙漠边刮起大风。迎接这几位来自四川的白净小伙子的,是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的风沙与宿舍楼道里满地的尘土。他们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这样匆忙开始。
初到和田,沟通与融入成为4名支教团成员面临的最大难题,学生们大都来自沙漠纵深近百公里的农村,基础比较薄弱。“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听懂我讲的知识点?”研支团成员们常在课后和晚上一起研讨适合当地孩子的教学方法。
教读汉字拼音、抄写知识点、奖励明信片……通过反复摸索和请教,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抢着回答问题、下课缠着老师提问久久不离开,就连别的老师眼中“无可救药”的顽皮学生也开始按时交作业。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还会时不时从衣兜里掏出几颗红枣或者掰下一块自己家做的馕往老师手里塞。
第九届研支团成员在授课
相似的情形在凉山深处的雷波民族中学也同样“上演”。为了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听懂知识点,成员们时常查阅资料备课至深夜;为了让教学课堂更加有趣,提高音调、保持热情、课堂游戏,一天下来喉咙基本都会变沙哑。为了鼓励更多孩子,每一本作业批改都留下暖心评语……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个知识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就是这届支教团8位成员共同的坚持。
“不期许所有同学都能掌握全部知识点,但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物理课上都有收获。”这是服务于雷波民族中学的施帝斌对自己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
第九届研支团成员在认真备课
在新疆和田与四川雷波的8名研支团成员分别承担初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联合雷波民族中学开设“川农卓越班”,由一届届研支团成员长期跟进教学和班级管理。在这365天的支教中,支教团成员累计教授50个班2500余名学生,每周平均课时超过20节。
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高学历教师,研支团成员们也很快成长起来。李佳聪代表学校参加说课比赛,获和田县优秀说课案例第一名,还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的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参与2021年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的线上宣讲会。安宗麒、邱玲所教的生物和地理班平均分位居雷波县第一名,获评雷波县教学质量一等奖和雷波民族中学掌众教育基金奖。还有,刘昕所教班英语平均分提升16.7%;班里曾经最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向陈美君保证:一定要考上高中,走出南疆……
根植向上向善爱国心
“我爱你,中国!”
第一次深入民族地区支教,研支团成员感触最深的便是学生们浓浓的爱国情。一次爱国主题教育课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着自己手绘作品围在李佳聪面前。其中一个小女孩写到:“亲爱的、必爱的、最爱的、真爱的、热爱的、可爱的、我们很爱的中国好,我爱你!中国!”,这一幕被支教团成员记录了下来,团中央微信公众号作了报道。
学生们对爱国情感的表达总是那么真挚直接,不善用华丽的辞藻,却时常令人动容。
“生得光荣,死得伟大。她和我们年纪一样大,我们要向她学习,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与我校商旅学院联合举办的示范性团日活动现场,来自和田县第二中学的阿依加玛丽·阿布都热和木正通过视频向哥哥姐姐们讲述革命先烈刘胡兰的故事。
这样的线上交流在雷波民族中学同样进行着。一次次“跨越三千公里的团课”将新疆与四川两地数百名青少年汇聚一堂,拉近彼此的空间与心灵距离。
刚到支教地时,研支团成员们总会抽时间去全校班级教室播放《看见川农》的视频,向同学们讲述川农故事,分享大学生活,孩子们心中渐渐埋下一颗关于大学的“种子”。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都会偷偷跑来告诉支教团成员自己想读大学,想读川农大的梦想。
和田县第二中学阿依加玛丽·阿布都热和木在线上团日活动分享
“只是教好书本知识肯定是不够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孩子们综合素质又成了研支团成员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开设英语兴趣班,举办英语话剧和英语合唱比赛;开展“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主题演讲比赛,评选“红心向党、学习榜样”美德少年、“欢歌新时代、颂歌献给党”主题墙绘……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校园展开。
南疆不难,凉山不凉
“老师,我不读书了,我想去打工,我想减轻家里负担。”雷波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因家庭原因想辍学去打工的这名孩子深深地刺痛着支教老师的心,而这样的孩子在凉山雷波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帮助家境困难的孩子们完成学业,研支团成员们发起“爱心延长线”项目,动员社会爱心人士长期开展一对一帮扶。消息传回学校,很多老师和校友都纷纷解囊参与帮扶,每月为孩子们提供生活费,邮寄书籍和衣物,定期交流,陪伴成长,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传递到大山深处。
“我从小就有一个飞行梦,我想把自己平凡的一生,变成闪闪发光、不平凡的一生。”和田县第二中学的古再丽努尔·阿布地力艾克木在信中这样写道。不久后,她的飞行梦想得到回应:四川农业大学爱好航空航天的志愿者给她写下回信,告诉她应该如何才能实现飞行梦,并赠送电子飞机模型。收到回信,这让古再丽努尔在座位上欣喜许久。
研支团发起“植梦行动”,以承载孩童小小梦想的书信为媒介,搭建起和田县第二中学、雷波民族中学与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的长效互动陪伴平台。300余名志愿者参与,往来书信近500封,孩子们在三千多公里外有了大学生朋友,也在心中种下“梦想森林”,更在孩子们成长旅途中留下“川农同行”的印记。
雷波民族中学学生收到回信与礼物
让志愿者到山里来,让山里学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研支团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开展学生暑期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凉山,拓宽视野;开展“弦歌不辍、以书传情”寒假冬令营,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开展“书香相伴”图书捐赠,创建“麦田图书室”;联系社会爱心捐助,开展“暖冬行动”,募集羽绒服、围巾等生活用品2000余件,为孩子们送上冬日温暖……
延续无价的支教青春
“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你等着我!”离开服务地时,很多孩子们都纷纷对研支团成员们保证。365天的相伴,支教团成员为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的梦想。
为期一年的支教时光,对每位研支团成员而言都是此生难忘的经历。
“若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能为曾经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求学与追梦旅途带去力量,这就是我在祖国西部、凉山深处度过一年时光的最大价值。”从雷波民族中学离开的那天雨夜,袁雨在日记中写到。
和田县第二中学学生在认真听课
“其实我们也还是学生,能够在人生成长旅途来到祖国的南疆腹地、大凉山深处丰富人生阅历,用自身所学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力量,这也是我此生莫大的幸事。”邱玲在分享会上深情地说。
“学生带给我的,远比我教给学生们的多。”“他们会在这一生中遇到很多老师,可我们只会有他们这一群学生”……从和田回来的陈美君与梁浩在返校工作总结会上也哽咽着回忆点滴收获。
据悉,从2011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十年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墨玉县,雅安市天全县,凉山州雷波县等地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同学,已有66名研究生曾参与其中。他们用镌刻在骨子里的“川农大精神”扎根偏远民族地区的教育一线,用一颗颗满载责任与激情的心在西部大地奉献青春之光,用实际行动响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召集令。